千年的等待,只为那一缕茶香 |
|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4-28 |
内部刊物 仅供参考
中国三农快讯
2017年总第22期
总编室 编 2017年3月20日
千年的等待,只为那一缕茶香
---沿河县塘坝镇依托千年古茶园,全力打造茶旅文化产业发展纪实
引语:用今生的水,来泡前世的茶,会喝出什么样的味道呢? 那就请大家到沿河县塘坝镇的千年古茶园来品尝一下吧!
中国三农快讯:中国食品报(记者姜非非报道)2017年3月18日,以“最美乡村·相约有李”为主题的中国·沿河第八届李花节,在沿河自治县沙子街道南庄村隆重开幕,3月19日应沿河县塘坝镇政府邀请国际科技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前馆长/少将孔令义、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办公室正厅级巡视员李奇珍、中国美丽乡村研究中心主任/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乡村发展专委会执行秘书长魏玉栋、中国扶贫志愿者促进会贫困村帮扶委员会副主任胡建党、农业部中国农村杂志社农村工作通讯副主编周学勤、中国农村杂志出版社美丽乡村杂志主编黄辉、中国食品报记者/中国食品报农产品发展中心执行主任/中国三农产业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姜非非、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董捷、北京大学中国软实力研究院副院长刘东昌、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品牌研究所所长梁中国等一行来到沿河县塘坝镇的千年古茶园进行参观考察。
沿河县塘坝镇的千年古茶园位于塘坝镇榨子村,该镇海拔较高、群山环绕,绿树簇拥,云雾缭绕之处,皆是茶树映帘。塘坝镇古茶树集中连片有6个区块,其中榨子村马家庄古茶园面积最大,该茶园集中连片等距离分布古茶树238棵。据贵州省茶科所专家推算,古茶园茶树树龄大多在1000年左右,经专家组考察发现,该村还散落分布有4600多棵、全镇有2万多棵五百年以上的古茶树,数量之多,树龄之长,这是目前在贵州乃至全国都十分罕见的。
千年古茶园自2008年5月被发现后,曾经待字深闺的古茶园也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吸引了国内多家媒体对榨子村的千年古茶园争相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榨子村依托千年古茶园这一品牌想效应,大力建设和发展生态茶园。目前,塘坝镇培植茶园面积已经突破2万亩,同时,千年古茶品牌也声名鹊起,继2014年获得第十届国际名茶评比金奖后,2015年又在贵州省春茶斗茶大赛中一举摘得古树茶王桂冠,在贵阳拍出5800元/斤的价格,成为此次拍卖会身价最高的茗茶。塘坝“千年古茶”品牌的提升,被纳入沿河县古茶树保护与开发范围,2016年4月20日,在贵州茶“一会一节”上,沿河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正式授牌“中国古茶树之乡”。
在如何打造和发展千年古茶园文化规划建设上,当地领导开阔思路、用长远的发展眼光和科学建造规划的理念,把榨子村古茶文化打造成永久的“千年古茶之乡”。在完善古茶公园规划建设上主要从建设千年古茶体验公园、扩大古茶园的规模、采取“林上+林下”的古茶园旅游业发展模式、招商引资建设古茶精品实体、古茶体验公园重在“体验”上进行规划布局。除此,融入当地的历史及文化,塘坝镇至今还遗存有多处历史古迹,例如凤凰村有保护较好的“清朝古宅”,红竹村的“古皇城”,榨子村除了“古茶园”还有“茶马古道”。充分利用天时、地利的条件深入挖掘和开发本镇的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与古茶公园形成一条龙旅游链,增强古茶公园文化底蕴的厚重感。把土家族非物质文化:婚嫁习俗、花灯、摆手舞、打糍粑、山歌、打溜子、梳发髻、纺织工业、银饰制作工艺、印染工艺、木雕工艺等,以及土家族物质文化:吊脚楼、背篓、蓑衣、唢呐等文化融入到古茶公园旅游文化中,使其持久绽放光彩。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塘坝镇党委、政府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与指导下,不断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打造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形成榨子——楠木——岩头产业带,依托“千年古茶园”资源优势,加强项目资金整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生态茶园建设,切实做好茶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与完善。亮化茶园生产道路,增强茶叶品牌的知名度和厚重感,打造“千年古茶”公园,形成茶叶产业旅游观光带,科学规划布局,达到旅游产业一体化,依托千年古茶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脱贫,带领当地群众走上致富之路
|
责任编辑:梓涵
|
|
上一篇:同舟共济扬帆起 乘风破浪万里航
下一篇:提升食品企业职业道德·推动食品行业诚信建设 |
【字体:小 大】【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