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D与中国食品安全指数研究工程办公室达成战略 |
|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4-28 |
中国三农快讯:(中国食品报记者姜非非)2017年3月9日,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与中国食品安全指数研究工程办公室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对互联网+食品安全与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标识(eID)技术和服务体系的融合应用工作项目达成战略合作,将eID运用
2017年3月9日,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与中国食品安全指数研究工程办公室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对“互联网+食品安全”与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标识(eID)技术和服务体系的融合应用工作项目达成战略合作,将eID运用到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中,切实落实食品安全体系中各方的责任,有力推进食品安全的全社会共治。
出席签约仪式的嘉宾有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所长胡传平,中国食品报社党委书记、社长黄国胜,公安部第三研究所eID事业部书记严则明,中国食品安全指数研究工程办公室首席专家罗更生,中国食品安全指数研究工程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温栎群、副主任吴吾,金联汇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亓文华、总经理郭宏杰、副总经理刘海龙。
中国食品安全指数研究工程办公室成立以来,依托于中国食品报社,坚持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广泛联系并依靠国内外有关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致力于推动建立食品安全大数据建设,研究设计中国食品安全指数模型系统,参与研发运用互联网+食品安全透明共治信息化系统,为全面推进食品安全工作的社会共治,发挥了数据资源库和研究智库的作用。
最近,eID网络身份运营机构金联汇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国食品安全指数研究办公室合作,将“eID”融入到在淮安市落地实施的“食品安全透明共治信息化系统”之中,切实落实了食品安全各方主体责任,是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和社会共治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黄国胜书记在讲话中说,食品安全不仅是重大的民生问题,还是重大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这些年,党中央和各级政府下了很大气力抓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形势不断好转,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老百姓仍然有很多期待。目前在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工作中由于基层监管人力不足,普遍存在着主体责任落实难,出现问题追溯难,问题证据索取难,使食品安全监管的监督执法、问题排查、事故追责都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通过eID网络身份认证,可以准确识别生产经营者主体身份,落实了食品安全的主体责任。可以通过监管者实名认证,有效规范监查行为增强监查力度;也可以通过对消费者实名认证,有效保证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评价的言论客观、公正,有助于解决网络上的止谣治谣。
通过eID网络身份认证体系与互联网+食品安全信息化系统的融合,将有助于解决目前食品安全领域普遍存在的主体责任确认难、监管触角延伸难、社会共治参与难等问题,有助于加快形成企业严格自律、政府有效监管、效率低、公众积极参与、社会协同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此次双方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食品安全行业与eID技术和服务体系的合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食品安全及相关行业的网络信息化安全服务奠定了基础。
做好“互联网+食品安全”与eID 技术和服务体系的融合应用。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所长胡传平表示:
3月9日,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与中国食品安全指数研究工程办公室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互联网+食品安全”与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标识(eID)技术和服务体系的融合应用达成战略合作,将eID运用到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中,切实落实食品安全体系中各方的责任,有力推进食品安全的全社会共治。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所长胡传平出席战略签约仪式,他说,很高兴与大家共同见证中国食品安全指数研究工程办公室和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的联姻合作,共同展望eID网络身份标识(eID)技术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以信息化促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美好愿景。
胡传平指出,“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13亿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强调食品安全工作要“抓得紧而又紧”,要把工作做细做实,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目前,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和“十三五”国家药品安全规划的通知》,其中对“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提高食品安全智慧监管能力,重点围绕行政审批、监管检查、信用管理等业务领域,实施“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项目,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大数据资源共享和应用,提高监管效能。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与中国食品安全指数研究工程办公室合作,以eID技术和服务体系助力食品安全领域的数据化和信息化。
据胡传平介绍,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从2010年起根据公安部指示开展网络身份识别技术研发,先后牵头承担了国家发改委、“十二五”期间国家863网络身份管理的信息安全重大专项,承建了“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eID基于密码技术,能够在保护个人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实现在线远程身份识别。eID技术和服务体系可以为“食品安全监督系统”提供全程信息化的服务,包括向相关从业人员提供远程网络身份认证登记、电子签名、个人隐私信息保护、责任溯源、诚信档案建设等,加快食品从业人员信用机制建设的完善。
胡传平希望公安部第三研究所能够与中国食品安全指数研究工程办公室精诚合作,共同做好“互联网+食品安全”与eID技术和服务体系的融合应用,推动eID在食品采购、生产、流通等环节的落地,探索大数据的安全、合理、合法应用。
|
责任编辑:梓涵
|
|
上一篇:黄国胜:“两会议食厅”解读食品行业发展方向
下一篇: 【中国食品报】2017两会议食厅共商食事 共促安全营养 引领产业升级 |
【字体:小 大】【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